智慧地铁、智能高铁 这个论坛描绘未来轨道交通“最强大脑”

发布时间:

2019-12-31

作者:

来源:


       通信信号系统作为轨道交通的“神经”和“大脑”,是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营的重要保障,是高端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今天上午,2019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举行了“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关键技术论坛”。来自长沙、天津、太原、西安等地的10多家轨道集团及各参展企业和高校嘉宾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时代的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关键技术发展。
      理念:全自动运行系统解决无缝换乘
      在路网协同上,怎样让乘客减少换乘时间,如何进行智能化管控?
      全自动运行系统是一个解决方案。论坛上,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研究设计院总工崔科介绍了他们正在研究的面向智慧地铁的全自动运行2.0系统。
      崔科介绍,该系统以服务乘客出行为核心,面向智慧地铁的多重需求,在既有的全自动运行系统基础上,覆盖无人驾驶列车、智能调度、智能车场、智能车站、智能运维五个部分,较大地提升了中心、车站、车场、调度和运维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了城轨交通全程、全范围的智能化控制。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全自动运行项目最多的国家之一,全自动运行在最近几年呈现井喷式发展,中国的轨道交通作出了很大贡献。”崔科说。
      形势:轨道交通助力城市群有序生长
      今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情况和大兴机场线运营准备情况时,强调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
      论坛上,通号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副总兼研发设计部部长谢耀征表示,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交通体系,完善轨道交通的层次与结构,有助于城市空间结构的有序扩展以及都市群的有序生长。
      “构建以不同层次、不同制式为主体,快慢有序、主次结合的轨道交通系统,是对各圈层不同交通需求的有机响应,是轨道交通推动城市群交通发展的重要能力。”谢耀征指出。
      中国第一条地铁于1969年10月1号开通,当时并未用于商业运行,在之后30年里国内主要大型城市先后拥有了自己的首条地铁线路。截至2018年底,中国32座城市开通运营了155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达5140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未来:发展智能高铁,提升铁路运能
      到2018年底,中国高铁里程已达到2.9万公里,占全球高铁里程的70%。虽然中国高铁已发展到世界领先行列,但仅仅依靠加密路网,会增加整体运能成本。需要研究智能高铁,通过智能化的技术来提升运能,解决运输需求。
      北京全国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邢毅指出,高铁技术智能化就是在铁路上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以后,通过人的智慧来实现智能铁路。他还提出,智能铁路就是广泛地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用新的技术,通过全面感知,万物互联,实现铁路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打造更加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温馨舒适、方便快捷、节能环保的新一代运输系统。

关键词:

相关下载

相关资讯


智奇公司“伙伴+”会议圆满落幕

2025-09-24

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中国高铁正以技术创新为笔、生态协同为墨,书写这一“国家名片”。
查看更多

中国高铁建成全球最大铁路网络

2025-09-16

近日,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目前,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8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勾勒出大国发展的强劲脉动。
查看更多

智奇公司在北京接受国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授牌

2025-08-22

2025年8月22日,2025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智奇公司受邀出席。
查看更多

上海分公司开业暨研发中心新楼启用、员工关爱项目交付仪式圆满举行

2025-08-11

2025年8月11日,智奇铁路设备有限公司迎来双喜临门——上海分公司(上海创新中心)正式开业与本部研发中心新楼启用、员工关爱项目交付仪式同日举行,标志着公司在科技创新与员工关怀方面迈入新阶段。
查看更多